头条创作挑战赛
1955年,当时授衔的一个重要背景是: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各方面军总指挥的人,几乎都被授予元帅军衔。这并不难理解,因为这些人曾经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,也是各大苏区的领导者,为壮大和建设革命武装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因此,红军时期担任方面军总指挥的人,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多被授予元帅军衔。比如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,后来确实获得了元帅军衔,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也同样如此。
至于方面军的副总指挥,按理在建国初期应该授予大将军衔。因为元帅和大将之间只差一个等级,而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也只差一个等级。当然,现实并非每位副总指挥都能成为大将。例如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萧克,最终获得的是第一上将的军衔,而不是大将。
展开剩余54%在各方面的实力对比中,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王树声,排名仅次于红一方面军的某些领导。革命战争胜利后,王树声也获得了大将军衔。起初,王树声并非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,他只是第73师的师长。随着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地区建立根据地,他战功突出,被提拔为副总指挥,并兼任第31军军长,参与建设和巩固川陕根据地的战斗与防务。
因此,可以说,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元帅,副总指挥是大将;那么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陈昌浩的军衔到底是什么呢?
陈昌浩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地位很高,他还是张国焘的亲信,在红四方面军内部的话语权甚至超过了总指挥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他担任的最高职务是红军总政委,达到生涯中的巅峰。
不过,太突出也未必都是好事。陈昌浩属于那种命运较为坎坷的人物。红军时期,他虽然权力很大、责任也很重,但在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遭遇挫折时,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,他多少要承担一些责任。此外,张国焘背叛革命、投靠蒋介石,也让陈昌浩难以避免地卷入风波,从而被迫退出了一线岗位。
后来,因为患有严重的胃溃疡,陈昌浩前往苏联疗养。于是,他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落海外生活,直到1952年回到祖国。也就是说,这位曾经在红四方面军担任政委的高位人物,错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。回国后,他在建国之初没有获得任何军衔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-配资排名-配资平台排名-在线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